山東江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馮總,武經理
電話:18678858906,15318820518
郵箱:shandongjiangtai@163.com
地址:濟南市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舜興路988號
隨著商品混凝土行業的迅猛崛起與廣泛應用,供需雙方在結構混凝土強度方面的分歧與爭議也日益凸顯,這一現象變得愈發普遍。鑒于商品混凝土市場傾向于買方市場,供應商為了維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確保貨款及時回籠,往往不得不采取妥協態度,被動地承擔起部分因強度不達標而產生的經濟責任。通過深入的結構混凝土強度檢測與分析,我們發現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與應對措施。

結構混凝土
養護狀況堪憂
1.1 當前混凝土的養護現狀分析
當前混凝土的養護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
(1)現澆板在施工中為防止早期裂縫的產生,普遍采取了覆蓋塑料薄膜的措施。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工地在施工放線之前便急于揭去這層保護膜,轉而采用灑水的方式進行養護。更為嚴重的是,多數工地并未設立專門的養護崗位,只是隨意安排零工在有空閑時進行簡單的灑水養護,這種養護方式的頻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2)對于混凝土柱子,采用塑料薄膜纏裹的養護方法已被廣泛認可并應用,其效果也相對較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仍有少數工地未能采納這一有效的養護措施,使得混凝土柱子的養護狀況不盡如人意。
(3)在混凝土剪力墻的養護方面,拆模后普遍采用灑水的方式進行養護。然而,同樣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專人負責養護工作,導致灑水次數過少,養護時間過短,遠遠達不到規范要求的標準。這種養護不足的情況無疑給混凝土剪力墻的質量和安全帶來了隱患。
(4)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混凝土養護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特別是當建筑高度超過十層后,水壓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地不得不安裝水泵進行二次抽水。然而,由于水管數量有限,水箱提升不及時等原因,導致高層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愈發困難。越往高處,養護的困難越多,混凝土的養護質量也越來越差。這種情況無疑給高層建筑的結構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2 養護不足對混凝土的潛在影響
新澆筑的混凝土若未能得到充分的養護,其強度將會受到顯著影響,降低幅度可能高達25%至35%,這無疑給結構的安全性埋下了重大隱患。更為嚴重的是,養護不足的混凝土表面往往顯得疏松不密實,導致其碳化速度加快,碳化深度增大。有些工程在進行結構回彈檢測時,發現C30混凝土澆筑后不到半年,其碳化深度就已達到了6至10毫米,這一數據充分暴露了該部位幾乎未進行任何有效的養護措施。碳化深度的過大不僅削弱了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能力,還極大地縮短了混凝土結構的預期耐久年限,給工程的長期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了嚴峻挑戰。

“回彈檢測混凝土
抗壓強度技術規程”
檢測準確度不高
在應用“回彈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對結構混凝土進行檢測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對于C20至C40范圍內的混凝土,其強度推定值普遍偏低,大約在10%左右;而對于C50及以上等級的混凝土,其推定強度的偏低幅度更是達到了20%左右。這一現象無疑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構成了挑戰。
進一步分析發現,回彈儀的率定合格范圍設定為80±2可能過于寬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測的精度。為了提升檢測的準確性,我們建議將回彈儀的率定范圍控制在80至82之間,以縮小誤差范圍。
實踐表明,使用率定值較高的回彈儀進行結構檢測時,所推定的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值要比率定值在78至80的回彈儀所檢測的強度推定值高出3MPa以上。這一差異表明,率定值較高的回彈儀在檢測過程中可能更能夠真實反映混凝土的實際抗壓強度,其檢測結果也更接近鉆芯檢測所得的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值。因此,在選擇回彈儀進行檢測時,我們應充分考慮其率定值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以確保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鉆芯檢測
操作規范性問題
在鉆芯檢測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檢測單位在操作上存在明顯的不規范性。他們未能嚴格按照“鉆芯規程”的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芯樣切割后,直接進行試壓,而未經過必要的加工處理。這種不規范的操作方式導致芯樣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比實際強度降低了20%至50%,嚴重影響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檢測單位所使用的磨平機并不符合規程要求。這些磨平機缺乏夾緊芯樣的裝置,操作人員只能雙手抱著芯樣在砂輪上進行磨平。這種方式顯然無法保證芯樣受壓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進而對檢測結果產生不良影響。磨平機作為鉆芯檢測中的重要設備,其合規性和操作方式對于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檢測單位應嚴格按照規程要求選擇和操作磨平機,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確保結構混凝土
強度合格全面策略
4.1 早期養護對現代混凝土的重要意義
一篇題為“早期養護對現代混凝土的重要意義”的論文,在混凝土研究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該論文深入且全面地探討了早期養護對混凝土性能的顯著影響,為我們揭示了養護工作在現代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地位。
論文詳細闡述了早期養護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提升作用。研究指出,良好的養護實踐能夠使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更接近于標準養護條件下的強度水平,這無疑為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對抗壓強度的積極影響,早期養護還顯著增強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論文中提到,經過妥善養護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其抗裂性能得到顯著提升,裂縫的產生得到有效抑制。這對于延長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減少維護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論文還深入探討了早期養護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響。研究表明,良好的養護實踐能夠顯著減緩混凝土的碳化速度,降低碳化深度。這不僅有助于保持混凝土的外觀美觀,更對提升混凝土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具有深遠影響。
鑒于這篇論文所揭示的早期養護對現代混凝土的重要意義,我強烈推薦施工人員深入學習并領會其中的精髓。將論文中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不僅有助于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質量水平,更能為整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將早期養護這一關鍵環節納入混凝土施工的標準流程中,為打造更加優質、耐久的混凝土結構奠定堅實基礎。

4.2 混凝土早期養護的創新工藝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早期養護是確保混凝土質量的關鍵環節。以下將詳細介紹幾種創新的混凝土早期養護工藝,以期為施工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
(1)現澆板養護的新工藝:
針對混凝土現澆板的養護,我們推薦采用一種創新的隨搓平板面隨苫蓋塑料薄膜的新工藝。這一工藝的核心在于,當混凝土澆筑完成一段后,首先使用振搗棒對混凝土進行充分振實,以確保其密實度和均勻性。隨后,利用木搓板對平板面進行找平,并在找平的過程中,隨搓一小段隨即用塑料薄膜自前向后滾動覆蓋。
為了確保塑料薄膜與混凝土緊密貼合,防止被大風刮起,我們需要用木搓板對薄膜的開頭和結尾進行拍壓,使其與混凝土表面牢固粘合。這一步驟雖然看似簡單,但卻對后續的養護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放線時,切忌將塑料薄膜全部揭起,以免破壞已經形成的養護層。如果遇到放線礙事的部位,可以使用裁紙刀將其裁掉,這樣既能保證放線的順利進行,又能確保養護層的完整性。
雖然這種新工藝在操作時可能會稍顯繁瑣,但它卻能帶來顯著的效益。通過隨搓隨蓋的方式,我們可以有效減少日后大量的養護用水和工時,從而降低養護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從長遠來看,這種新工藝無疑是一種高效節能的養護方式,值得在混凝土現澆板施工中廣泛推廣和應用。
(2)混凝土柱子的養護工藝:
針對混凝土柱子的養護,我們提出了一種創新的策略,即在柱子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進行纏裹養護。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在纏裹之前先對柱面進行灑水,以確保其表面濕潤,然后迅速將塑料薄膜緊密地纏裹在柱面上。
通過這種方式,塑料薄膜能夠有效地阻止混凝土柱子內部的水分蒸發,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自養護環境。這種自養護效果不僅有助于保持混凝土柱子的濕潤狀態,還能促進其內部的水泥水化作用,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
此外,采用塑料薄膜纏裹法還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施工人員只需在柱子拆模后,按照上述步驟進行纏裹即可,無需額外的養護設備和材料。這不僅降低了養護成本,還提高了施工效率。
(3)剪力墻的專項養護措施:
針對混凝土剪力墻的養護,我們推薦在剪力墻拆模后立即涂刷合格的混凝土養護液,尤其在冬季施工時,這一方法尤為適宜。這是因為冬季氣溫低,混凝土易干裂,及時涂刷養護液可以有效鎖住水分,防止干裂現象的發生。
除了冬季施工外,我們還可以采用設專人灑水養護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每小時灑水一次,并設兩人輪流值班,以確保養護的連續性。連續養護的時間應不少于7天,若條件允許,養護至14天則效果更佳。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卻能有效保持混凝土剪力墻的濕潤狀態,促進其內部的水泥水化作用,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
當采用涂刷養護液的方法時,我們必須確保涂刷后的養護液能在混凝土構件表面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薄膜。如果一遍涂刷無法形成完整的薄膜,我們可以再刷一遍,以確保養護效果。若涂刷后無法形成防水膜,則說明該養護液的質量不合格,不得使用,以免對混凝土剪力墻的養護效果造成不良影響。
(4)混凝土路面(地面)的養護策略:
對于混凝土路面(地面)的養護,我們推薦在路面壓痕完成后立即采取苫蓋塑料薄膜的措施。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為它能有效防止水分過快蒸發,從而確保混凝土路面的質量和耐久性。
在實施這一策略時,我們需要精細操作。首先,起頭部分要先用土或砂壓住,以確保薄膜不會隨風飄動。接著,將薄膜苫好,并確保上風向的側邊和尾頭也被牢牢壓住。如此依次進行,直到整個路面都被薄膜覆蓋完畢。
第二天,我們可以將塑料薄膜的一邊稍稍揭起,然后灌滿水,再把薄膜重新苫好。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保持路面的濕潤狀態,促進其內部的水泥水化作用。
在此后的養護過程中,我們只需確保薄膜不被大風刮起即可。若發現有被大風刮起的地方,應立即灑水并重新苫蓋好,以防止路面干燥開裂。這種養護策略應持續不少于14天,以確保混凝土路面(地面)達到最佳的養護效果。
通過這一精細的養護策略,我們可以有效延長混凝土路面(地面)的使用壽命,減少后期的維修和更換成本,為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順暢提供有力保障。
4.3 混凝土養護的保障措施與實施建議
(1)強化監理人員的養護意識,確保每位現場監督員都將混凝土養護視為與鋼筋施工同等重要的監督任務。我們要求監理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混凝土養護的缺失將對工程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任何情況下,若混凝土養護未達到標準,堅決不允許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此外,我們還明確規定,若在工程結構回彈檢測時發現混凝土強度因碳化深度過大而受損,將嚴肅追究現場監督員的責任,以此確保監理人員能夠充分履行職責,對混凝土養護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2)明確一年內碳化深度的限制標準:對于新澆筑的混凝土,若其早期養護能夠滿足規范要求,那么在一年內,其碳化深度應受到嚴格限制。具體來說,C40及以上等級的混凝土,其碳化深度應不大于1.5mm,在標準養護(即標養28天后轉入室外自然養護)條件下,其碳化深度更應控制在1mm以內。對于C30及C35等級的混凝土,其碳化深度不得大于2.5mm,標準養護下則應不大于1.5mm。而對于C20及C25等級的混凝土,其碳化深度應控制在4mm以內,標準養護下則應不大于2.5mm。
鑒于碳化深度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影響,建議國家在修訂混凝土相關規范或規程時,應將一年內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限制標準納入其中,作為明確的工程質量要求。這樣一來,在結構回彈驗收時,若發現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超出限制標準,即可直接證明其早期養護工作存在不足,從而必須追究施工和監理人員的責任。這一措施的實施,將有助于減少因結構強度不合格而引發的供需雙方之間的推諉和扯皮現象,進一步保障工程質量的可靠性和責任的明確性。

4.4 確保結構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的措施
(1)鑒于施工現場存在的不合理人為因素,以及短期內難以確保施工人員能有效進行混凝土養護的實際情況,我們必須采取更為嚴謹的措施來確保混凝土的質量。具體來說,應適當提高生產配合比的富余系數,以確保標養28天后的生產混凝土抗壓強度能夠大于設計強度的1.2倍。這一措施的背后,有著充分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實際上,預拌混凝土在標養28天時的抗壓強度通常只占其最終強度的70%左右,這意味著在隨后的時間里,混凝土還有約30%的強度富余區間可以發展。然而,如果前期的養護工作不到位,這30%的強度富余就可能無法實現,從而導致混凝土的最終強度無法達到設計要求。
預拌混凝土在交付給需方時,實際上只是半成品。要使其成為合格的成品混凝土,還需要需方的積極配合和合理的振搗、養護等后續工序。這些環節對于制成合格混凝土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然而,由于供方無法完全控制需方的行為,這就需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監理公司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大對施工單位的監督力度,確保其按照規范進行施工。通過這樣的措施,我們可以推動預拌混凝土向耐久、環保、綠色的方向發展,為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堅決禁止施工人員擅自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這是確保混凝土質量的重要一環。為了確保混凝土的澆筑順利進行,我們應當使用外加劑來精確調整拌合物的坍落度,以滿足施工需求。在實際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從生產到運輸再到工地,這一過程中往往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這就可能導致混凝土坍落度的損失,進而使得澆筑過程變得困難。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施工人員無視規范,無理要求加大坍落度,甚至在混凝土拌合物的交付坍落度已經符合需方要求的情況下,泵工和澆搗人員仍然會擅自向泵斗內加水。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追求泵送和操作的便利性,卻完全忽視了混凝土的未來強度和耐久性,這種行為對混凝土的質量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施工人員隨意向拌合物內加水的行為,混凝土生產企業需要積極轉變觀念,從自身服務上尋找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我們應該致力于提供便于泵送和澆筑的混凝土,確保其在運輸到工地后不會出現坍損過快的現象。同時,如果運輸車遇到特殊情況在工地等待時間過長,導致拌合物的坍落度過小,我們的駕駛員應該能夠主動向拌筒內加入適量的外加劑,以調整并增大拌合物的坍落度。這樣,施工人員就沒有必要再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水了。
因此,我們不應該只是抱怨施工人員向拌合物內加水,而應該致力于改進混凝土生產企業的服務,使施工人員無需再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加大對運輸車駕駛員的培訓力度,確保他們都能夠學會如何合理適度地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入外加劑,以調整拌合物的坍落度。通過這樣的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質量和耐久性,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長期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綜上所述,確保結構混凝土的強度合格,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早期養護的質量、嚴格控制回彈檢測和鉆芯檢測的準確度、提高監理人員的養護意識、以及合理使用外加劑調整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混凝土損失,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確保工程質量。
本文資源來自互聯網,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術,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處理。
下一篇:國慶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