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江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馮總,武經理
電話:18678858906,15318820518
郵箱:shandongjiangtai@163.com
地址:濟南市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舜興路988號
各位砼友,在混凝土建筑領域,大體積與高強混凝土開裂問題一直是工程中的關鍵挑戰,嚴重影響著結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今天,我們就從專業角度深入剖析大體積、高強混凝土開裂的成因。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
在混凝土工程領域,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問題嚴重影響結構安全與耐久性,深入探究其成因對優化設計與施工、保障工程穩定運行意義重大。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截面尺寸大,為滿足強度與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會釋放大量水化熱,使內部溫度急劇升高,而表面散熱快、升溫幅度小,形成內部與外部的溫度差異,引發較大溫度變化與收縮作用。從材料力學看,這種變化產生的溫度收縮應力是鋼筋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因,應力與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相關,超限則裂縫產生。
1、表面裂縫成因機制
◆散熱差異與溫度梯度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主要有表面裂縫和貫通裂縫。表面裂縫源于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散熱條件不同。澆筑早期,內部水泥水化反應劇烈、放熱多,熱量難散發;表面與空氣接觸,散熱快,形成內部溫度高、表面溫度低的分布狀態,即溫度梯度。
◆力學與裂縫產生
力學分析表明,溫度梯度使混凝土內部和表面應力狀態不同。內部因升溫膨脹受周圍約束產生壓應力,表面因溫度低、收縮大,在內部約束下產生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受配合比、養護、齡期等因素影響)時,表面裂縫就會出現。
2、貫通裂縫形成機理
◆降溫與收縮變形疊加
貫通裂縫形成機制更復雜。大體積混凝土強度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水泥水化減緩、放熱減少,開始降溫,產生熱脹冷縮效應和收縮變形;同時,硬化過程中因失水也會產生體積收縮變形,二者疊加使混凝土內部應力狀態改變。
◆邊界約束與拉應力生成
實際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受地基及其他結構邊界條件約束,限制了自由變形。降溫和收縮變形受約束時,內部產生拉應力,其大小與降溫幅度、收縮變形量及邊界約束條件有關。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就可能形成貫通整個截面的裂縫,破壞結構整體性,降低承載與耐久能力,危及工程安全。
3、有害裂縫對結構性能的影響
表面裂縫和貫通裂縫均為有害裂縫。表面裂縫雖淺,但若不處理,在雨水、二氧化碳等侵蝕下會擴展,影響耐久性;貫通裂縫直接破壞結構整體性,降低剛度和承載力,在動力荷載下可能引發突然破壞。所以,深入研究成因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至關重要。
高強混凝土收縮裂縫的成因
高強混凝土獨特的收縮特性與其特殊的配合比設計密切相關。在高強混凝土的配合比中,通常采用 30% - 60%的礦物細摻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如粉煤灰、礦渣粉等。這些礦物細摻合料不僅能夠改善混凝土的微觀結構,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耐久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同時,高效減水劑的摻量為膠凝材料總量的 1% - 2%,其作用是顯著降低混凝土的水膠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工作性能。水膠比一般控制在 0.25 - 0.40 的較低范圍內,這使得混凝土內部的孔隙結構更加細小、均勻。

然而,這些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措施也帶來了負面效應。較低的水膠比導致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分含量減少,礦物細摻合料對水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使得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更容易發生收縮。此外,高強混凝土基本不泌水,表面失水速度更快,進一步加劇了混凝土的收縮。因此,高強混凝土收縮裂縫的發生幾率顯著增加。
高強混凝土的收縮主要包括干燥收縮、溫度收縮、塑性收縮、化學收縮和自收縮等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收縮具有不同的產生機制和出現時間,我們可以通過混凝土初現裂紋的時間來初步判斷裂紋的成因。
1、塑性收縮裂紋
塑性收縮裂紋一般出現在混凝土澆筑后幾小時到十幾小時。在這個階段,混凝土尚處于塑性狀態,其內部的水分蒸發速度較快。高強混凝土的水膠比相對較低,自由水分含量少,這使得混凝土在塑性階段的抗變形能力較弱。同時,礦物細摻合料對水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會加速混凝土內部水分的散失。此外,高強混凝土基本不泌水,表面失水速度更快,導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蒸發,而內部水分相對較多,從而在混凝土表面和內部之間形成濕度梯度。這種濕度梯度會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縮,當收縮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塑性收縮裂紋。
2、溫度收縮裂紋
溫度收縮裂紋通常在混凝土澆筑后 2 到 10 天出現。對于強度要求較高的混凝土,為了滿足其力學性能的要求,水泥用量較大。水泥在水化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水化熱,使得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急劇升高。高強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更大,水化熱更高,溫升速率也較大,一般可達 35 - 40℃。若考慮初始溫度,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可能超過 70 - 80℃。
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其熱膨脹系數一般為 10×10??/℃。當混凝土內部溫度下降時,會產生冷縮現象。例如,當溫度下降 20 - 25℃時,造成的冷縮量為 2 - 2.5×10??。而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值僅為 1 - 1.5×10??,這意味著冷縮量很容易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值。當混凝土受到地基或其他結構邊界條件的約束時,冷縮應力無法釋放,就會在混凝土內部產生拉應力。一旦該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就會形成溫度收縮裂紋。
3、自收縮
自收縮主要發生在混凝土凝結硬化后的幾天到幾十天。在混凝土凝結硬化過程中,密閉的混凝土內部相對濕度會隨著水泥水化的進展而降低,這一現象被稱為自干燥。自干燥會導致毛細孔中的水分不飽和,進而產生負壓。這種負壓會使得混凝土內部的顆粒相互靠近,從而引發混凝土的自收縮。
高強混凝土由于水膠比低,早期強度發展迅速,自由水消耗快。在水泥水化過程中,大量的自由水被消耗,使得混凝土孔體系中的相對濕度迅速降低,一般低于 80%。同時,高強混凝土結構較為密實,外界水很難滲入補充,導致混凝土內部的濕度無法得到有效恢復。因此,高強混凝土更容易產生自收縮。在高強混凝土的總收縮中,干縮和自收縮幾乎相等,且水膠比越低,自收縮所占比例越大。與普通混凝土不同,普通混凝土以干縮為主,而高強混凝土則以自收縮為主。

4、干燥收縮
當混凝土處于不飽和空氣中時,會失去內部毛細孔和凝膠孔的吸附水,從而產生干縮。干燥收縮是由于混凝土內部水分散失引起的體積收縮現象。高性能混凝土的孔隙率比普通混凝土低,其內部孔隙結構更加細小、均勻。這使得水分在混凝土內部的擴散速度較慢,水分散失量相對較少。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縮率也相對較低。
5、化學收縮
化學收縮是指水泥水化后,固相體積會增加,但水泥 - 水體系的絕對體積則會減小,形成許多毛細孔縫的現象。水泥水化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水泥顆粒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新的水化產物。雖然水化產物的固相體積比反應前的水泥顆粒體積有所增加,但由于水化反應消耗了水分,使得水泥 - 水體系的絕對體積減小。
高強混凝土水膠比小,且外摻礦物細摻合料。礦物細摻合料的摻入會改變水泥的水化環境,影響水泥的水化程度。同時,較低的水膠比使得水泥水化所需的水分相對不足,進一步制約了水泥的水化程度。因此,高強混凝土的化學收縮量小于普通混凝土。
收縮與開裂的力學關聯
在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收縮與開裂的力學關聯是保障結構安全耐久的關鍵議題。當混凝土收縮且受外部或內部約束時,內部會產生拉應力,這是引發開裂的直接原因。
高強混凝土雖具有較高抗拉強度,能抵抗部分外部荷載拉應力,但存在顯著力學特性差異——彈性模量相對較高。彈性模量反映材料抵抗彈性變形能力,高彈性模量意味著相同變形下所需應力更大。相同收縮變形下,高強混凝土因高彈性模量會產生比普通混凝土更高的拉應力。
此外,高強混凝土徐變能力低、應力松弛量小,也是其抗裂性能差的重要因素。徐變是混凝土在持續荷載下隨時間增長的變形,應力松弛是應變不變時應力隨時間逐漸減小。二者能緩解混凝土內部應力集中,降低開裂風險。但高強混凝土因水膠比低、孔隙結構致密,徐變能力明顯低于普通混凝土,無法有效釋放內部積累應力;同時應力松弛量小,應變不變時應力降低幅度有限,增加了開裂可能性。
本文資源來自互聯網,旨在交流信息分享技術,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處理。